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人:院办发布时间:2017-08-23浏览次数:3873

 预计2018年建成5个骨干专业,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就业情况良好,能够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标杆;英语,日语,韩语,德语中高职贯通专业稳步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中语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附各专业骨干建设方案:

  

1.应用日语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日语语言基础,适合就职于日企或对日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企业或团体;并有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或出国专升本,或在国内专升本继续深造。除日语语言能力外,还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企业文化及礼仪等知识与技能,经过一段时期的社会锻炼后,可以独立担当具体的工作任务。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校日语专业成立于建校初期,在籍学生人数最多时超过千人。随着中日关系的变化,虽有一些波动,但基本还是趋于稳定。目前在籍学生人数超过600人。历届毕业生除赴日留学和国内升学外,基本都能够顺利就业,并相对较多地在工作中使用日语。社会对我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在同等院校中相对较高。

(一)师资条件

日语系目前专职日语教师13人,外籍教师1人。其中:副教授4人(含校内聘任1人)、讲师9人;博士1人、硕士9人;其中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6人(含有挂职锻炼经验者2人);具有长期海外(1年以上)学习、工作经历教师6人、1年日本合作学校工作经验者2人;教师中除了日语语言学或日本文学专业出身者外,还有经济学、经营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位获得者。

日语系教师特点:1、企业经验教师比例大;2、有海外经验者多;3、在校工作时间长;4、多数教师都参与过高职日语教材的编写。

(二)教学及实训、实习条件、及校企合作

1、目前各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听音、投影等设施基本配套。教材也多数在使用由我校教师参编的高职高专计划教材;

2、目前校内有实训基地,建有模拟日本居酒屋,主要为礼仪文化学习和学生组织日本文化周等利用。还有日本式房屋教室,体验日本房屋结构,进行茶道、花道等学习表演;

3、日语系校企合作在语言类系部中开始的较早,合作的企业、形式也较多。如:与日本会计事务所进行的合作教学和实习、与软件测试公司合作进行的软件测试员培养及企业实习等。

(三)教学设计

日语专业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实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论够用即可,实际运用能力为主,所以在课程安排上,除公共课程外,日语专业课主干课: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能力训练、日语会话等,拓展课:日本概况、日语语法、口译笔译、日语阅读。

日语系目前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分班,分别分为:留学升学班、校企合作班、就业创业班和高起点班。根据各个班级的目标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不同。留学升学班则根据留学升学的实际需要,另开设:国际贸易(日语)、日本簿记、日本语言文化等课程;校企合作班则另开设:企业知识、企业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二、专业建设内容与具体举措

本专业的骨干专业建设计划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实施。

(一)学生培养

1、完善按发展目标分班形式和具体教学内容:目前还属于初始阶段,将进一步根据发展方向,如升学班今后的实际需要,与接收学校的对接相适宜,调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二工业大学、杉达大学、建桥学院等学校的实际知识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到初期目标选择时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调研分析部分导入学分制的利弊及可能性。

2、进一步推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制”是更大地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力,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上的及时指导,为教师提供教书育人的更加广阔的途径。通过学业导师制,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联手,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监督并提供服务,使管理更到位。特别是专业教师。

3、专业学习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结合——第二课堂“富士樱剧团社”:发挥我校学生情商高、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加强专业学习与社团互动的结合,将日语学习渗透进学生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改进,逐渐减少呆板的教学方式,用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占领课堂。该社团的活动也为学生参加校内外竞赛活动进行了人才储备等日常的准备工作。

4、校内外学生竞赛:我系历年来积极参加校内外日语及相关竞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两次获得过全国个人演讲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获得过全国短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上海地区的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短剧二等奖、等。本年度将继续组织参赛,并争取获得最高奖。

5、学生的国际交流:直到今日,我系在国际化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有3+2日本合作学校专升本项目、交留学换生项目、以及夏令营项目等。今后将继续以往项目,继续开拓自费短期留学、海外实习、海外游学等项目。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特色课程的开发:

1、双师队伍建设:虽然我系双师队伍比较好,但为巩固、提高双师素质和提高双师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现有基础上,一是发挥双师作用,积极开设双师双语课程;二是继续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及对语言教师进行双师性质的培训。

2、根据目标分班而新开设的课程,更具有实用性和语言运用特色,从用知识学习语言转变为用语言学习知识,如企业文化、企业知识、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本簿记、日本语言文化等。与之相配套,进行教材开发建设。

3、为迎接中高职一贯通的学生入校,与其相配套的商务日语专业教材和资源库的建设。

(三)校企合作

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拓展合作企业,为订单式培养开拓更多、更广的路径。具体是:与理光图像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日本艾飞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四)拓展国际合作

 1、在原有的合作院校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形式、信作用的合作学校。具体是:与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日本帝京大学、日本大手前大学中的两家签订合作协议。

2、在原有的各项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开拓自费短期留学项目。

3、开拓海外(日本)实习项目。

4、接受日本合作学校学生来校游学

  

2. 应用韩语骨干专业实施方案

  一、现有基础

        应用韩语专业现有基础如下:

        师资方面:

        韩语系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一人,另外教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4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海归博士3名、硕士生1名。初步建立了培养骨干教师一名,每年选派一名教师参加国内培训或学术会议,每年选派一名教师赴韩国参加培训的师资发展方式。


        校内实训设施如下:

        1.韩语实训室:一间,按照韩国大学生活实训室的标准布置,可以体验韩国料理、韩服、韩国舞蹈、韩国传统游戏。

        2.韩语视听室:定期播放韩国电影和娱乐节目。

        3.韩国语言文化长廊:建于2010年,全长200米,展示韩国各领域文化概况的120幅彩色图片并配有说明。

        4.中韩文化交流史料馆:上海市民办教育政府扶持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01311月竣工,陈列中韩3000年文化交流历史图片,触摸屏中存有60条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典型事例。展示厅中陈列有韩国茶具、高丽青瓷和李朝白瓷复制品、韩国翻译工具书《老乞大》和《朴通事》影印版及韩国民俗玩偶、假面复制品、伽倻琴、真品高丽铜币等珍贵展品。

        5.四物农乐课题:已经构建一套基本的体验、学习、表演体系,具有基本的乐器和服装,有一定的外出表演经验。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以下成果:

1.初步形成“韩语应用能力+ 职业技能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即具有听说读写应用能力,可以考取相应的韩语等级证书。部分学生有能力考取文秘、外贸等职业证书。

2.与韩国仁济大学保持紧密的合作,开始了互派交换学生项目,并保证每年共办一届长三角高职高专韩语技能比赛。

3.初步建成韩语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筹备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中高职贯通项目并完成人才培养计划。

5.贯彻“以赛促学”方针,每年举行一届“工商外-仁济杯”长三角高职高专韩国语技能大赛,成绩可喜,得到各方认可。

技术服务与社会服务方面已取得以下成果:

已吸纳15所高职院校组建长三角韩国语教学协作组,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服务,每年举办一次长三角韩国语教学协作组会议。

  

二、实施过程

  

2017年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2017年的建设方案和预期目标如下:

  

建设方案

预期成果

1.在既有师资的条件下,聘用一名兼职教师。

1. 聘请兼职教师,提供多元化授课内容,课程教案和课件作为资料保存。

2.选派一名教师参加国内培训或学术会议。

  

2. 选派一名教师参加培训或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参会材料作为资料保存。

3.选派一名教师赴韩国参加教师培训。

  

3. 选派一名教师赴韩国参加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参会材料作为资料保存。

4.开始一名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4. 培养一名骨干教师的工作初步启动。

  

截至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末,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首先,研讨商定2017-2018学年聘请两位兼职教师,资料如下:

  

  

教育经历

所获学位

张蕾

烟台大学朝鲜语系

学士学位

庆熙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

硕士学位

复旦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博士在读

申峰林

复旦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

硕士在读

  

 其中申峰林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曾担任多次国际会议的同传,可以在翻译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促进学生知识向应用方向转化。

 其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引进一名海归青年教师,并确定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料如下:

  

崔拓来

教育经历

所获学位

吉林大学朝鲜语系

学士学位

建国大学国语国文系

硕士学位

建国大学国语国文系

博士学位

  

已选派其参加421-22日的第二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青年教师研修。负责骨干专业建设、中高职贯通和高本贯通等项目,组织筹备第三届“工商外-仁济杯”长三角高职高专韩国语技能大赛。

另外,金钟太、崔拓来、罗玲萍三人参加422-23日由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学会主办的第8届长江三角洲地区韩国语教育研讨会,与长三角地区各韩语教师共同研究讨论韩语教学工作。

331日,韩中交流研究所所长一行来访,双方确定合作促进我系国际交流和教师国外培训。韩中交流研究所在文化交流、旅游、出版、媒体等领域都非常活跃,已经促成多项中韩交流项目,可以为我系提供更多元化的国际资源。

综上,韩语系师资建设正在逐步实现国际化、多元化,并不断提高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开始,将继续深化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并保证外聘教师反馈机制,形成严密的外聘教师监管体系,在促进外聘教师适应高职教学的同时,对外聘教师课堂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与专任教师课堂情况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提高我系的教学水平。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假期,派遣一名教师赴韩国首尔大学研修,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对最新的韩国语教育动向有一定把握。

  

实训实践教学建设方面:

  

实训实践教学建设主要是将四物农乐的建设和实训室的充分使用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一部分四物农乐的场地问题,又提高实训室及相关设施的使用效率,通过更新、添加乐器、服装等道具,将我系四物农乐的表演品牌化。

2017年的建设方案和预期目标如下:

  

建设方案

预期成果

1. 补齐和更新硬件设备。

1. 首先分批购买展示和表演所需的锣,鼓,服装,展示柜等硬件设备。

2. 筹备制作四物农乐文化展示墙。

  

  

2. 搜集准备好文化展示墙所需的文字、图片和模拟乐器等相关资源。

3. 完成四物农乐的所有编排,录制完整表演视频,并对外汇报演出。

  

3. 通过排练完成整套节目,并对外汇报演出一次。

  

目前2017年课题组通过自主研究,与仁济大学相关交流,梳理了朝鲜民族传统的打击乐器中主要乐器的发展过程,已经搜集部分文化展示墙所需资料。课题组面向师生公开征集扇子舞新的表演配乐,聘请国家二级朝鲜族表演专家韩贞淑作为特聘指导教师,充分提高了指导的专业性。同时通过几次排练,已经使节目初步成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四物农乐文化展示墙的资料搜集工作。购买展示和表演所需乐器、服装,并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节目编排和训练,9-11月期间汇报演出一次。

四物农乐的设备更新将很大程度上提高表演的质量和学生的实训体验,同时有助于将整个课题品牌化,促进文化教学的综合发展。

  

校企合作方面:

  目前韩语系的主要校企合作对象是上海圣和圣服饰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圣和圣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合作领域是韩系服装业务,校企合作范围较小,合作对象比较固定。为符合学校外语+职业的培养模式,和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的自主创业和互联网+发展方向,本系2017年的校企合作方面计划与韩国跨境电商公司“思密达仓库”达成协议,在优秀毕业生实习、在校学生跨境电商实践、企业人员讲座和毕业择优录取等方面实现合作,为我系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习实践资源和就业机会。具体方案如下:

1. 在我系设立中韩跨境电商实践基地,由“思密达仓库”对学生进行跨境电商培训并提供创业讲座,同时提供机会和各种资源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跨境电商实务操作中。

2. 经过培训的学生择优选派到“思密达仓库”实习。

3. 我校的优秀学生可以被“思密达仓库”优先录用。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已经完成与“思密达仓库”的初步洽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将就具体细节进行磋商,争取12月之前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

项目达成后,将有效提高我系学生跨境电商相关知识和实操能力,有效增加我系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几率,促进毕业生就业。

  

教学资源库建设:

  

目前韩语系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在中韩文化交流史料馆中的馆藏图书,由于专业性强,难度较大,所以使用率相对较低。所以本系将构建更加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资源库,同时采购电子资源,满足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学习需求。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2017331日,与韩中交流研究所达成图书捐赠意向,计划于20179月捐赠图书300册,以初中级韩国语水平的图书为主,同时添加一部分职业相关的书籍,所得图书将入库学校图书馆,接受图书馆的统一管理。

2. 20179月开始,构建电子书库,预计购买初中级韩语参考书、原版漫画、职业相关等电子书文件400个。

3. 20179月开始,引进韩国视频资源,以韩国文化相关的课程和纪录片为主。预计截止201712月初步完成视频库建设,达到视频总量500G。

资源库建成后,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资料,大大提高韩语原版资料的使用效率,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材与课程建设:

  

目前韩语系使用高职高专专用教材比例相对较低,所用教材内容大多以一般的语言教学为主,与职业工作结合有限,为了使课程和教材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本系将自主开发文化韩国语和文秘韩国语两门课程。文化韩国语课程是为符合近几年文化产业和文化教育的潮流需求,文秘韩国语则是通过对之前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选择的主题方向,与学生的实际工作关联性更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为止,已经完成文化韩国语和文秘韩国语课程开发所需的基本资料收集,201712月之前完成两门课程框架的制定,完成文秘韩国语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课件,确定文化韩国语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对基本框架进行修正。

2. 201712月之前走访相关专家,根据专家意见对课程开发工作进行不断修正。

  

这两门课程预计在2018年最终完成开发工作,并计划于20189月正式开设,提高学生的文化类基础知识和文秘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水平。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

第一,20179月,正式开启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中高职贯通项目,招收第一届学生,在课程开发、教材研讨、实习实践、校企合作、第二课堂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新生入学后定期选派教师赴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交流指导。具体方案如下:

教材贯通:

所选教材:延世韩国语,延世大学韩国语学堂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选择原因:

1)教材国际化需求。

2)已有一定认知度,普及率高,便于与其他学校进行横向对比。

3)课程内容丰富,符合韩国国情,语言符合韩国实际。

存在问题:

1)中职部分课时有限,最多进行到4册的前五课,高职部分如果只按教材安排进行课程,很难满足学生考级的知识需求。

2)与中职阶段一直使用的教材不同,重新备课压力较大。

解决方案:

1)中高职教师一起编写教案,确保教案风格和知识体系的一惯性。

2)高职编写附加教材,将延世韩国语4-6册的知识点容纳进一年半的课程时间内,以延世韩国语教材为依托,同时补充相应内容,尽量满足学生考级知识需求。

  

竞赛贯通:

必要性:

1)贯彻“以赛促学”方针,以系内选拔和实际比赛过程为参考,以整个过程参赛学生为样本,掌握学生基本学习状况,选拔优秀学员重点培养。

2)集中比赛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资源,促进比赛领域交流,提高学生对中高职两校的认同。

3)通过比赛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明确基本能力情况,促进学习问题的自主解决。

提案:

1)高职可根据需要选派经验丰富教师参与中职比赛部分指导。

2)中职做好从系内选拔到最终比赛结束的比赛记录,为高职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在国家级和市级比赛之外,以多种形式开展系内比赛,综合掌握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实际情况。

4)提供平台促进获奖选手的经验传达和选手之间的交流。

  

实践贯通:

必要性:

1)一部分中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2)留学目的的学生转学其他专业的需求很大,需要在中高职阶段通过实际操作明确专业方向。

3)弥补短期内双师型教师人才不足的短板。

提案:

1)与中韩各领域经营实体签订协议,学生从中职阶段开始进行短期实习,如有意愿,可以在同一领域实习至高职阶段结束,但原则上鼓励多领域实习。

2)以取得实习机会的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对所制定学习计划和所授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统计,辅助教学体系的修整。

3)提供平台促进实习学生的经验传达和实习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二课堂贯通:

必要性:

1)中职的学生有必要适当接触高职甚至本科以上学历的一些知识,对学业职业规划都有重要意义。

2)通过知识的补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中高职两校的认同。

提案:

1)由高职选派教师,定期到中职学校进行讲座或课外答疑。

2)由中高职负责人商定,定期举办专家讲座。

3)制定两校学生可以共同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

  

就业指导贯通:

必要性:

1)从中职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规划观念,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对未来迷茫的问题。

2)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多层次立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方向选择和实际就业。

提案:

1)中高职以既有就业指导体系为依托,综合开发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并互相提供材料,使中职学校明确高职阶段的就业细节,高职学校明确中职阶段的学生就业规划及特点。并定期交换意见。

2)定期举办专家讲座。

3)由我系商定人选,赴中职学校进行学生就业指导的辅助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于2018年末以前,与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共同建设贯通培养模式的基础,全方位渗透入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为整个中高职贯通项目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商讨与上海杉达学院的高本贯通项目。

  

与上海杉达学院的高本贯通项目双方已经于2017413日的会谈中达成合作意向,并将于201712月之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第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商讨与韩国仁济大学的升本项目。

  

双方已于2017329日的会谈中达成合作意向,并将于2017年内完成项目谈判,2018年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始第一届升本学生的派遣。

与仁济大学的合作将大大拓宽我系学生升本的途径,促进我系国际化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国际资源。

  

第四,邀请企业人员来我校进行具体业务、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等职业指导。

  

目前我系学生与企业人员,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培训人员接触机会不多,所接受的各种素质拓展培训也只局限于校内,所以为了更好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于20179-11月期间邀请浦项中国的培训教师来校为同学提供讲座。

第五,总结研究学生竞赛情况,细化选拔,重点培养。

我系学生在以往的很多专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5年主办第一届“工商外-仁济杯”长三角高职高专韩国语技能大赛开始,我系的赛事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017220日第三届“工商外-仁济杯”成功举办,我系选手成绩优异。之后的工作将以此为基础,总结成功经验,注重从新生入学开始的有针对性选拔,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选拔能力出众的学生重点培养,同时组织研究汤洋这种屡获大奖的案例,对教学和选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竞赛方向的培养方案。计划在2018年度的“工商外-仁济杯”和“培材大工杯”全国性比赛中选派三名选手。

第六,组织教师教学思政学习研讨。

20179月组织学习研讨,在既有的思政体系中,加大教师上课时间的思政教育比重,综合提高学生的通识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社会服务方面:

首先,2017519日,我系已经主办召开了长三角韩国语教学协作组会议,与会院校代表就专业发展和区域协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同时吸收韩国仁济大学进入协作组,为长三角地区高职学校提供韩国相关资源。

其次,以往的韩国语教师培训都集中在高校之间,但是站在社会服务的角度,培训机构的众多老师也有很大的接受培训的需求,同时培训机构的学生构成更为复杂,所以提高培训机构韩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高校韩国语专业可以提供的服务。鉴于此,我系将于20179-10月之间举办首次韩国语教师培训,对象为长三角地区培训机构的韩国语教师,预计培训人数20名。培训中也将充分利用长三角韩国语教学协作组的各种资源。

综上,我系将通过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建设、教材与课程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建设一流专业,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在长三角地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一、专业发展定位、目标与建设整体思路

该专业的发展定位为培养传媒类岗位的专门技术和内容服务人才。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基准,密切关注多媒体时代相关行业的前沿动态,以适应新闻媒体和网络行业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新闻网编职业道德和素养,能够独立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的网络新闻内容编辑。同时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要能够进行常规的网页制作、网站设计,能够掌握多媒体编辑技术,能够独立完成摄影摄像工作,独立完成影视后期编辑;具有一定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类网站从事信息采写、编辑与网站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建设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探索中高职衔接、专本对接的系统培养路径,丰富职业教育内涵。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确立创新人才监测指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融合等培养模式和教改思路,提高学生的网络编辑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培养当前紧缺型高技能专门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发挥本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与我校艺术设计系、计算机系的师资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专业建设基础

网络新闻与编辑人才是随着行业发展出现的新型人才类型,20053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将“网络编辑员”作为一个新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该类人才主要服务于广播电视媒体网站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网站,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大量缺乏此类专业技术人才。我校借助中文、新闻、计算机、教育技术学等学科,依托语文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开设了“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2008年首次招生,属于国内高职院校首创专业),该专业将培养网络编辑人才作为重要目标,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按:2006年创办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已确立了网络编辑培养方向),当前已具备了良好的网络新闻与编辑人才培养条件,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简述如下:

(一)师资条件

本专业教师以高学历高职称为主的“双师型”网编教师队伍。本专业多名教师拥有媒体或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实践经验。本专业专兼职教师共有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

  

网编专业师资配备表

师资

类别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讲授课程

专职

陈小明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

企业文化

专职

魏少华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专业负责人/教授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媒体策划

专职

纪茹曼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副教授

职场综合事务管理

专职

李兰英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副教授

公关与礼仪

专职

张虹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讲师

职业汉语

专职

刘向朝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讲师

报纸版面设计、文稿编辑、新闻编辑、新媒体报道

专职

胡春荣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工程师

摄影摄像、图形图像处理、网络编辑事务

专职

王春月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助教

新闻学概论、影视后期、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专职

曲岩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工程师

多媒体技术

兼职

任占涛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

广告文案写作

  































(二)实训条件

网编专业现有3个专业实训室、1个文秘模块实训高地和2个校外实训基地

网编专业实训室主要有:

1.平面媒体实训室(50台终端机)

本实训室安装有PR视频编辑软件、方正飞腾报纸编辑软件、速录机等相关硬件。本实训室配有50个学生终端机,保证学生的实训操作。

2.电视演播、导播实训室

本实训室有三讯道电视摄录设备一套,蓝幕抠像系统一套,非线编辑编辑设备一台,导播设备一套,能供学生训练电视新闻的采访、播音与制作。

3.网络编辑实训室

本实训室主要为网络新媒体实训室。本实训室配有50个学生终端机,保证学生的网络编辑实训操作。

文秘模块实训高地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秘书综合实训室、礼仪实训室。

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有电脑、复印机、扫描仪、幻灯机、录音、录像设备等,方便老师与学生从事各种办公设备的综合实训。秘书综合实训室有会客区、办公区、小型会议室以及教学道具,能提供学生进行各种商务会议和活动的布置、组织、服务、评估等项目的实训活动。礼仪实训室拥有投影仪、T台、练功镜、组合灯光、音响等设施,能提供学生进行商务、社交、文体等方面的训练及演习。

另外校园网、校内院报编辑部,都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训岗位。

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1.世纪超星公司。本公司已经与本专业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深度合作框架商讨正在进行中。

2.上海其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本公司定向为学生提供媒体编辑制作、宣传策划等实习岗位。

(三)教学资源:本专业教学资源主要为各大门户网站与政府网站的网站编辑实例。本专业有自办微信公号供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教学融理论、技能、案例、实训于一体,知识结构及深度合理,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同时,在学院校园网“精品课程”中有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

本专业现有魏少华教授主持的市级“精品课程”一门,有校级教学成果奖两项(魏少华、刘向朝),正在建设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一门(新闻采访与写作)。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具体举措

本专业

本专业的骨干专业的建设计划和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自身经验和国内相近专业的建设成果,借鉴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推行“冰山”型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理念。在专业建设中,紧扣行业岗位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设计富有开放性、实践性的人才培育途径,以丰富和完善其建设内容。

“冰山”模型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冰山浮出水面以上的部分,即人才的学识和技能,此为外在显性部分,容易了解与测量,也容易通过目标定控方案培养造就,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应用型显在技能技巧的课程予以保障,如计算机操作技术课程、网络传输技术课程等;一为冰山潜于水面以下的部分,即人才的潜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能力,这是内在品质部分,如专业情意、品行操守、情绪智力、中文基础、外语能力、社会交际等,潜在的素质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是人才应对行业挑战和加速自身发展的基础,这些人才素质结构中的诸元素一直处于培育状态,往往不在学生学习的发展进程中当即表现其功效,而是潜伏于素质与能力结构的深层,往往在未来的行业实践中才能呈现其强大的发展后劲,对职业空间扩展及可持续性能力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具体方法如下:

1.挑选学校优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鉴于我校专业结构的多元特性,我们则既重视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锻造,也注重培养学生加速和持久发展的内驱力。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思路,将重点引进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优秀课程和优秀师资,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2.把“项目制”纳入学生日常教学

在建设过程中,可采用“项目制”方式以提升教学计划执行效果。在项目建设期内,建议学校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项经费,设置若干个项目供师生联合申报,通过项目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等素质和才能。具体为:每年安排34项招标项目,面向本专业师生招标,每项资助额度12万元。

3.人才培养“三线”通联

课程设置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及职业培养目标有序排列,呈现出“三线通联”的课程交融和整合特色,具体为:

1)多媒体信息技术编辑能力培养一条线。三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软件操作课程不间断,由易入难,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实务、摄影与摄像、平面图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视频编辑与制作(premierAE)、网络编辑综合实训、网站管理与维护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新闻信息编辑能力、网络后台传输能力,既突出计算机技术在现代传媒中的地位,又为学生考证提供了教学资源。

2)中文、文秘素养培育一条线。突出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学素养、文字素养和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重视学生内涵的提高,使之能够在新闻媒介、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开设中国文化精要、文稿编辑、职业汉语、秘书实务等课程,强化学生文学和文字功底,可使其立足以“内容为王”的现代传媒环境。

3)新闻专业技能培养一条线。根据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循序渐进地安排相关专业课程,兼顾学生未来的学历水平提高,增加必需的理论课程。开设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网络编辑实务、媒介经营管理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

4.促进双证融通的更好落实

网编专业的证书考试资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前可考证书如下:

必考证书名称

发证机构

选考证书名称

发证机构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等级测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速录师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公关员四级(中级)

大学英语四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六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

普通话二级乙等

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此外根据其他院校网编专业的考证情况,建议学生选择以下与专业关联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参考如下:

1)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四级)

2)摄影师(四级)

3)图形图像应用处理制作员(Photoshop)(中级)

(二)推进校企合作项目与人才培养的对接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现有超星公司和上海其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基础上,依托本专业的影视后期、广告文案策划、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开拓一些条件好、就业能力强、合作空间大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中引入行业评价体系,对照行业人才需求强化技能培训。

(三)优化实训室应用与管理,服务学生实践训练

着力加强实训室硬件和软件建设,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规划如下:

建议学校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开放实训室和机房管理,系统开发实训项目、实训流程、实训标准、实训指导手册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按照项目教学制定课程实训教学和考核标准,以满足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需要。

(四)科研教学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网编专业的教师团队科研能力实力较强。在科研上,我们将秉承科研教学并重的原则,以团队的力量申报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提升专业影响力。在教学上,本专业现有市级精品课程一门,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建成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资源一门,新申报市级精品课程至少一门,积极申报市级教学团队。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申报上海市级教学工程(如上海育才奖、上海市教学名师等)。

网编专业现阶段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当前需要强化的是师资实践能力强化培养。也相应地需求多元化。当前不仅需要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中文、新闻、多媒体技术类别的单科教师,尤其需要培育具有深厚中文业务素质、懂得新闻理论知识且具有较强多媒体应用技能的复合型师资,此为建设好本专业的师资关键。当前本专业师资团队,已具有兼顾三方面才能的教师,在未来建设中,当予以进一步培养,以发挥人才智能、技能,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具体措施:

1.培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研能力、在理论课、实践课建设方面起带头作用、持有“双师”资格证的骨干教师35名,由此打造多功能型复合师资。

2.强力提升学历和职称层次。培养1-2名教师成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由此,在每个专业方向上形成学术技能水平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教学梯队。

3.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创设良好的教科研发展环境,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高级别教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本专业的学科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开拓办学思路,提升办学档次。让教师具有国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的能力或经历,从而提升专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生产性课程引入企业师资。每年聘请若干名中型以上网站行业企业资深编辑承担生产性实训教学,参与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技术研发。每年聘请行业经理带项目参与学生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把教师请进来,也可以采用让企业把学生带出去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需要学校政策支持)

(五)实践课程引入第三方评价

建构由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吸纳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质量监控过程。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行业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采取社会调查、召开座谈会、参与考核评分等形式实施评价,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深化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一般采取学期评价和学年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相关质量监控和评价任务。

在操作中首先在操作性强的实践性课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学生技术操作是否过关,需要一些用人单位的技术经理参与评价。

(六)组建师生参与的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开展社会服务

专业技术服务呈现多元化特色,“多元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由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供的社会服务,二为服务层次、内容、方法的多元化。

1. 制定团队教师参与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的规划

鼓励教师深入党政机构和行业企业,根据专业技术特长,承接文化策划、咨询评审等各类服务。为社会提供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影视后期编辑、网络编辑员资格培训、新闻法规培训等多种服务,进而以服务促进教学。

2.制定学生团体参与各项竞赛,参与社会服务的规划

在学生进校后,有教师技术团队选拔学生参与服务团队。在学生中通过强化训练,选拔部分学生记者、学生技师,投身校内校外的专业实践,为相关部门、单位提供文稿撰写、文案策划、网络维护、后台管理、网络宣传等服务;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竞赛,协助教师开展系列活动,如承担简单网编技能培训、网站维护、社区活动组织等任务。

三、项目建设预期成果和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陈小明

副组长:张虹、魏少华

组员:纪如曼、刘向朝、王春月、胡春荣、严三九(兼)、曲岩(兼)、任占涛(兼)

2.项目组主要人员。

序号

学历或学位、

职称

研究方向或专长

任务分工

1

陈小明

学士、副教授

企业文化

全面负责项目建设

2

张虹

硕士、讲师

职业汉语

协助管理,参与建设

3

魏少华

博士、教授

新媒体、媒介经营管理

协助管理,参与建设

4

纪如曼

博士、副教授

秘书实务

参与建设

5

刘向朝

硕士、讲师

新闻编辑、报纸版面设计

参与建设

6

王春月

硕士、助教

影视后期

参与建设

7

胡春荣

工程师

图形图像处理

参与建设

8

曲岩

本科、编辑

多媒体技术

参与建设

9

任占涛

(兼职教师)

博士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参与建设

3.经费保障。配合学校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

4.政策保障。明确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项目建设负责人职责、项目建设督查小组职责、项目建设与改革关键点、人财物保障及绩效奖惩办法等。

5.质量控制。实施项目建设实行考评机制。考评方式大体如下:

教师课堂教学学期评价(分学生评分和同行教师评价)、教师对班级学期学风评价、师生对学生作品评价、校企联合对学生实习成效评价、校学术委员会对教师年度教科研成果评价、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对课程教改评价、学校评估办对专业建设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及家长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评价、行业协会及社会职业资格认定机构对人才技术指标评价等。

附:绩效考核指标

建设

目标

建设成为市级高职骨干专业

建设时间

2017

2018

建设

内容

1.成立调研小组,制订具体调查计划。(陈小明、张虹负责)

2.考察国内相关企业单位和先进学校专业建设经验,形成调研报告。(魏少华、王春月负责)3万元

3.召开国内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能手研讨会,讲座,开拓校企合作。(刘向朝、胡春荣负责)4万元

4.国外高校调研,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修订工作(魏少华等负责)4万元

5.强化专业课程建设,准备申报《网络媒体策划》校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魏少华等负责)3万元

1.强化专业建设,选择代表型课程,建设4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线精品开放资源库;(魏少华、刘向朝、胡春荣、王春月)4万元

2.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交流活动,汇总各方面意见建议;1万元

3.组织学生和行业进行教学评估。1万元

4.申报市级教学团队。2万元

5.强化设备配套,组织师生社会服务团队(魏少华、刘向朝、胡春荣、王春月负责)15

6.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2

考核

指标

1.确定调研计划和路线,落实经费使用;

2调研与考察工作方案,形成调研报告;(5万元)

3.研讨会、座谈会会议记录、校企合作意向书;

4.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稿;

5.申报书及相关课程资料整理。

1.课程录像制作,课程资料库整理;

2.交流活动报告;

3.专业人才培养经优化的评估报告。

4.积极准备,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申报。

5.设备及设备购置清单、服务事件资料整理成册。

6.各类参赛资料汇总

预算

15万元

25万元

责任人

魏少华、陈小明、张虹等

魏少华、陈小明、张虹等

  

4. 国际商务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坚持基础适度,以德为本,外语见长,突出技能的育人方针,紧紧围绕上海市产业企业,特别是自贸试验区人才需求,探索外语+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能力本位、任务引领、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指导思想,以专业实践+语言+职业素养人才培养为特色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一、实施工作及成果

2017年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有:

  1. 开展双语课程建设。本学期完成了两门双语课程建设(管理学、商务沟通)的结题,申报了两门双语课程建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已经立项。

  2. 开展国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本学期完成了两门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教材已经公开出版并投入使用。另外,申报了第三门核心专业课的教材建设(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已经立项。

  3. 进一步推进主干课程资源库建设。完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市场营销四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考核方案,开展题库建设,并上传到国家职业资格院校鉴定管理平台http://www.stuoq.com/

  4. 继续推进国际商务双证融通项目,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邀请人保局技能鉴定专家参与,对第一批试点班级逐步完成理论和操作的校内考核,第一门课程已于5月份考核完毕,下半年进行另外几门课程的考核。

  5. 组织师生参加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月份进行了决赛,目前结果尚未揭晓。组织教师参加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第五届经管类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胜奖(董淼)。

  6. 开展产教融合。一方面开展企业和社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状况,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并与浦东跨境电商联盟及其下属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教学实践。

  7. 扶助和支持工作。配合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国际商务专业申报和答辩,配合英语学院开展跨境电商模块建设以及中高职贯通专业——应用英语(跨境电商)的申报,发挥大商务的融和和支撑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

1、实践环节的改革需要加强

2、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3、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需要深化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下一步将在持续完善以上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着力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比如安排学生下企业参观活动、举办企业专家讲座、设立专业社团等,强化岗位角色教学,实习专业技能分级、分方向训练和培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协调完成教师的下企业锻炼;引进1~2名专业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锻炼,争取发表1~2篇核心期刊论文。

3、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进行课程建设和培养方案设计。

  

  

5.应用英语骨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决定着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体现着高等院校的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学校学术梯队、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改革起着支撑作用。为推动我校应用英语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适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中学校总体战略发展的需要,特制定应用英语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调研情况

       1.上海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点分布情况

       目前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英语专业基本为应用英语专业,主要院校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上海行健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科学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11所院校。

       2.我校应用英语专业招生情况

       2016年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招生561名。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近四年招生情况如下:

1 应用英语专业近四年来招生情况表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近四年来招生情况

招生阶段

2013

2014

2015

2016

录取

报到

录取

报到

录取

报到

录取

报到

上海自主招生人数

65

63

76

76

86

85

84

83

三校生招生人数

17

17

28

28

15

15

25

25

上海秋季招生人数

80

69

68

62

75

68

49

47

外省市招生人数

466

371

437

350

604

476

555

406

628

520

609

516

780

644

713

561

录取报到率%

82.8%

84.73%

82.56%

78.68%

  

从上述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应用英语近四年录取数和报到数增中有降,报到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录取数和报到数在2015年达到最高。生源来源以外省市招生为主。

3.国内外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特色的对比情况

2 应用英语专业国内外对比情况表

院校

所在地区

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数量

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特色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中国上海市

600人左右

培养学生的综合的职业素质、流利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使得学生能够胜任涉外服务工作。

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岗位群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岗位群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1000人左右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经贸英语知识、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和基础的国际经贸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完成一般涉外商务环境中的对外经贸相关业务,成为复合型的国际商务人才,拓展其职业空间,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在课程的开设上体现了“三结合”的特点,即英语语言核心技能、经贸基础业务技能和跨文化英语交际技能三者相结合。通过五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可以训练和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核心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和掌握完成一般经贸业务所需的基础经贸业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国际商务文化,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藻外语大学

中国台湾省高雄市

200人左右

配合国内外经贸、商业、金融、观光、传播、翻译、口译及跨文化研究与教学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培育兼具英语能力、专业知识、人文涵养与国际视野之优秀人才。

学群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训练扎实。

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

日本大阪府枚方市

300人左右

培养实用性和先进性的英语沟通能力。

加强英语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1500人左右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并能够自主选择“涉外文秘、涉外旅游、跨境电子商务、英语幼教”等职业方向。

践行“英语语言平台 + 职业技能模块”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专业渗透”和“专业交叉发展”的原则。

  

二.校内外实践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语言环境中,20075月,学校建成了沪上第一个外语情景实训中心,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语言和文化的融合。

20151224日,经过重新设计建设的新的外语情景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学校四号楼举行,这次重建引入了大量富有创新性实践性的设计思路,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了一个技术设备先进,开放、实用、时尚的外语实训场所,为更好地培养英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不过,在配套的软件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校企融合”)

除了校内实践基地,英语系也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积极参加上海的各类大型国际文娱与体育赛事的服务,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与外国客人面对面地沟通,锻炼和培养口语能力,提高商务技能和职业意识,如参加世博会志愿者活动,国际体育赛事的服务,国际展览会的服务,国际会议活动的接待、导游或翻译工作;连续多年组织学生担任上海ATP大师杯网球公开赛志愿者,2014汇丰银行工商金融高尔夫球日志愿者,法国圣戈班350周年庆典暨“未来体验馆”全球巡展(亚太站)志愿者,上海科技馆志愿者,第九届中国黄金与贵金属峰会会务工作人员,此外还多次承担商务部援外项目的组织策划活动等。以上志愿者活动帮助学生开拓了眼界,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团队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与上海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申慧因私出入境有限公司、上海昂立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实施专业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使专业教学“接地气”,充分体现职场特征,成立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订单班”,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外语类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拟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工作过程对接”三个对接入手,以学生、学校、企业三赢为目标,经过前期长时间的调研、走访和讨论,探索出了这一合作模式,并将从人才招聘、顶岗实习、课程介入、定向培养等层面开展合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应用英语专业现有专职英语教师26人(本国教师25名,外籍教师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14名;兼职教师10名,其中外教3人。有学管副主任兼总支副书记1人,专职辅导员7名(其中一名为讲师职称)。

绝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国内外进修学习或职业培训。2010-2016年,除参与校内全员师资培训外,多名教师参加了上海市教委或高职高专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组织的各类师资培训项目;10多名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赴国外(或境外)参加短期进修学习,其中有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已有1名中青年副教授晋升教授,3名讲师晋升副教授,10余名助教晋升讲师。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职称结构有了明显提升。

 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参与高职外语教材的建设与编写,主持和积极参与不同层级的科研项目。

  

 四.近三年毕业生发展状况

       1.近三年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流向调查

       根据《2014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2015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2016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应用英语专业近三年的学生流向如下表:

2014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共计383名,参加调查人数为361名毕业生,占英语系毕业生总数94.3%,就业岗位分布如表3

表32014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2015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共计358名,参加调查人数为349名毕业生,占英语系毕业生总数97.5%,就业岗位分布如表4:

  

表4 2015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2016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共计439名,参加调查人数为397名毕业生,占英语系毕业生总数90.4%,就业岗位分布如表5

  

表5 2016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从以上三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流向数据,可分析得出,本校应用英语专业就业岗位分布主要集中在文秘、营销、客服等方向,其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所占比例较小。

  

       2.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发展状况

       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左右,签约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部分同学到诸如腾讯公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上海和睦家医院(外资)、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上海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张江艾西益外币兑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就业。

  

五.师生获奖情况

6学生技能大赛获奖统计表(2015-2017

(全国比赛奖项和上海市特等奖及一等奖)

序号

奖项名称

获奖

等级

奖项

级别

获奖

年份

获奖学生

1.

21世纪报杯”上海市第四届高职高专英语读报大赛(专业组)

一等奖

上海市

2015

1401

王聪

2.

一等奖

上海市

2015

1401

寥容

3.

一等奖

上海市

2015

1401

李晓雪

4.

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英语专业口语比赛

一等奖

上海市

2015

1401

王聪

5.

一等奖

上海市

2015

1401

寥容

6.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比赛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全国

比赛

2015

1401

王聪

7.

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 英语专业组

特等奖

上海市

2015

1401

王聪

8.

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总决赛   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全国

比赛

2015

1401

王聪

9.

第十一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上海赛区复赛   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上海市

2016

1401

寥容

10.

一等奖

上海市

2016

1402

王佳依

11.

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高教社”杯英语口语比赛 英语专业组

二等奖

全国

比赛

2016

1401

寥容

12.

2016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英语)比赛

二等奖

全国

比赛

2016

1401

王聪

13.

第七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复赛英语专业组

一等奖

全国

比赛

2016

1401

李晓雪

14.

2016MODEL APEC华东地区选拔赛

前六强

华东

区赛

2016

1401

寥容

15.

APEC会议青年代表资格(全国仅6个名额)

前六强

全国

2016

1401

廖容

16.

2016“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二等奖

全国

比赛

2016

1401

王聪

17.

2017MODEL APEC华东地区选拔赛

一等奖

华东

区赛

2017

1601

李源涛

  

  

六.预期建设成果与经费使用方案

应用英语专业坚持以“德育为首、知识为基、能力为主、文化为髓”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了“分级、分向、分道”的三段式教学进程以及“英语语言平台+职业技能模块”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从“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产教融合”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发展。

1.构建“TSI(即Training-Simulation-Internship大一语言训练、大二职场模拟、大三顶岗实习)”一体化的实践体系,开设学生实践的多元渠道:一年级学生以朗读、演唱、配音等活动为主;二年级学生以创建模拟公司、职场辩论、校外实训等活动为主;三年级学生以求职、应聘、实习等活动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职场就业竞争力;

2.编写以语言应用为主线的“竞赛系列”资料,如朗诵赛、趣味英语大赛、辩论赛、演讲赛及《英语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和《商务英语沟通》课程的汇报演出等视频、文本材料,以实现“以赛促学”、“以趣促学”和“以训促学”。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共同努力指导优秀选手参加市级以上的英语类技能竞赛,争取获得各项奖励;

3.进一步为师生搭建“国际化”实践平台: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国家级大赛上的优异表现,学校已经与MODELAPEC组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应用英语专业负责人或者骨干教师将有机会参加国际高端会议(如东盟会议等国际会议),更直接地了解国际“一带一路”战略下东盟各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优秀学生则可以通过竞赛选拔参加高端国际会议或者交流活动,以及通过在国际组织中担任志愿者等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搭建出国深造的桥梁;

4.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引进高等教育出版社的I-Smart学习平台上的部分课程,实行线上线下双轨教学。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为继续求学的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5.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双主体育人。比如与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实行订单式培养等;与中职院校的中高职贯通专业立项,聘请企业专家(浦东跨境电商联盟)担任专业建设指导专家,与学校共同建设贯通专业——应用英语(跨境电商)。通过校企多方位的融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搭建就业的桥梁;

6.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

  


信息公开受理机构
部门:学院办公室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四08:00-16:00 周五08:00-15:00
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人民东路188号
联系电话:021-68020621
传真号码:021-68020687
邮政编码:201399
电子邮箱:xinxigongkai@sicfl.edu.cn
信息公开监督投诉
部门:纪检监察办公室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四08:00-16:00 周五08:00-15:00
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人民东路188号
联系电话:021-68020838
传真号码:021-68020687
邮政编码:201399
电子邮箱:db@sicf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