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谋划新时期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11月20日上午,我校召开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专家咨询会。会议特别邀请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司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服务分会理事长岑建君,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青少年未来公益计划负责人张开水莅临指导。会议由学校副校长谢敏主持,部分校领导、相关二级学院院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校外专家参加座谈。此次会议旨在为学校职教国际化发展精准“把脉”、科学“开方”,助力学校国际化建设行稳致远。





各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特色项目、发展瓶颈与未来规划作详细汇报。在认真听取汇报后,岑建君对学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展国际化视野”为核心的建设目标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方向高度契合,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六点系统性指导意见:一是要锚定“智能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将两者深度融入学校发展全局;二是建立国际交流工作综合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进展、破解难题,形成工作合力;三是优化中外合作办学布局,一方面聚焦理工农医等重点领域,精准定位合作国家与院校,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学生出国深造转化率,增强项目吸引力;四是加快“职教出海”步伐,优先布局东南亚市场,在越南、泰国、老挝等国探索建设1-2个境外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院校可尝试互建制造业实习基地等合作载体;五是强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力争实现外教引进数量倍增;六是创新游学交流模式,推动单向交流向双向互鉴转型,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依托行业智库和前沿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融入前沿发展知识。每个项目联合2-3家企业共建,打造“课程学分+企业实践或参访”的高含金量项目亮点。最后,他建议学校立足长远,用3-5年时间筹备高标准国际认证,提升办学国际化认可度。

会上,张开水提出五项建议:一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强化技能产业背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二是探索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双学位授予,提升学生升学竞争力;三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遴选优质合作院校,提供多元化国际化项目选择;四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职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建议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与“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分别发挥理论引领中枢与实践操作平台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赋能发展。
谢敏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咨询会为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学校将认真吸纳专家建议,对标国家战略要求,聚焦“修炼内功”与“对外开放”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细化工作举措,在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国际交流等方面谋求新突破,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高地,为开创学校教育国际化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国际交流处


